1. 查看硬件信息
uname -a
查看内核/操作系统/CPU信息
head -n 1 /etc/issue
查看操作系统版本
cat /proc/cpuinfo
查看CPU信息
hostname
查看计算机名
lspci -tv
列出所有PCI设备
lsusb -tv
列出所有USB设备
lsmod
列出加载的内核模块
env
查看环境变量资源
free -m
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
df -h
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
du -sh
查看指定目录的大小
grep MemTotal /proc/meminfo
查看内存总量
grep MemFree /proc/meminfo
查看空闲内存量
uptime
查看系统运行时间、用户数、负载
cat /proc/loadavg
查看系统负载磁盘和分区
mount | column -t
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
fdisk -l
查看所有分区
swapon -s
查看所有交换分区
hdparm -i /dev/hda
查看磁盘参数 (仅适用于IDE设备)
dmesg | grep IDE
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网络
ifconfig
查看所有网络接口的属性
iptables -L
查看防火墙设置
route -n
查看路由表
netstat -lntp
查看所有监听端口
netstat -antp
查看所有已经建立的连接
netstat -s
查看网络统计信息进程
ps -ef
查看所有进程
top
实时显示进程状态用户
w
查看活动用户
id
查看指定用户信息
last
查看用户登录日志
cut -d: -f1 /etc/passwd
查看系统所有用户
cut -d: -f1 /etc/group
查看系统所有组
crontab -l
查看当前用户的计划任务服务
chkconfig –list
列出所有系统服务
chkconfig –list | grep on
列出所有启动的系统服务程序
rpm -qa
查看所有安装的软件包
-
cat /proc/cpuinfo :查看CPU相关参数 -
cat /proc/partitions :查看硬盘和分区 -
cat /proc/meminfo :查看内存信息 -
cat /proc/version :查看版本,类似 uname -r -
cat /proc/ioports :查看设备I/O端口 -
cat /proc/interrupts :查看中断 -
cat /proc/pci :查看pci设备的信息 -
cat /proc/swaps :查看所有 swap分区的信息
2. 查看系统日志
-
/var/log -
/var/log/dmesg 核心启动日志 -
/var/log/messages 系统报错日志 -
/var/log/maillog 邮件系统日志 -
/var/log/xferlog FTP 服务用日志 -
/var/log/secure 安全信息 系统登陆与网络连接的信息 -
/var/log/wtwp 登录记录
查看最近发生的信息
tail -f /var/log/messages
.
3. 系统开关机
切换虚拟工作台:虚拟控制台的切换可以通过按下 Alt 键和一个功能键来实现,通常使用 F1-F6 。
例如,用户登录后,按一下“ Alt+F2”键,用户就可以看到上面出现的“ login: ”提示符,说明用户看到了第二个虚拟控制台。然后只需按“ Alt+ F1”键,就可以回到第一个虚拟控制台。一个新安装的 Linux系统允许用户使用“ Alt+F1”到“Alt+F6”键来访问前六个虚拟控制台。虚拟控制台最有用的是, 当一个程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, 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,关闭这个程序。
关闭计算机
-
shutdown -h -t 30 30 秒后安全地关机断电 -
shutdown -c 取消关机命令执行
重启计算机
reboot
4. 切换运行级别
运行级就是操作系统当前正在运行的功能级别。这个级别从 1 到6 ,具有不同的功能。
这些级别在/etc/inittab 文件里指定。这个文件是 init 程序寻找的主要文件,最先运行的服务是那些放在 /etc/rc.d 目录下的文件。
大多数的 linux 发行版本中,启动脚本位于 /etc/rc.d/init.d 。这些脚本被 ln 命令来连接到 /etc/rc.d/rcn.d 目录。(这里的n 就是运行级 0-6)例如/etc/rc.d/rc2.d 下面的S10network 就是连接到/etc/rc.d/init.d 下的network 脚本的。
文件开头的 S 代表start 就是启动服务的意思,后面的数字 10 就是启动的顺序。例如,在同一个目录下,你还可以看到 S80postfix 这个文件,80 就是顺序在 10 以后,因为没有启动网络的情况下, 启动postfix 是没有任何作用的。另外,在/etc/rc.d/rc2.d 还可以看到那些 K 开头的文件,例如 /etc/rc.d/rc2.d/K45named ,K 代表 kill ,表示停止服务的意思。
标准的linux 运行级为 3 或者5 ,如果是3 的话,系统就在多用户状态。如果是 5的话,则是运行着 X Window。
不同的运行级定义如下:(可以参考 Red Hat linux 里面的/etc/inittab )
-
0 – 停机 -
1 – 单用户模式 -
2 – 多用户,但是没有 NFS -
3 – 完全多用户模式 -
4 – 没有用到 -
5 – X11 -
6 – 重新启动 (千万不要把 initdefault 设置为6 )
对各个运行级的详细解释:
-
0 为停机,机器关闭。 -
1 为单用户模式。 -
2 为多用户模式,但是没有 NFS 支持。 -
3 为完整的多用户模式,是标准的运行级。 -
4 一般不用,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。 -
5 就是 X11 ,进到 X Window 系统了。 -
6 为重启,运行 init 6 机器就会重启。
5. 软件包管理
安装 RPM 包
rpm -ivh package.rpm
升级 RPM 包
rpm -Uvh package.rpm
卸载 RPM 包
rpm -ev package
查询 RPM 包中包含的文件列表
rpm -qlp package
查询 RPM 包中包含的文件列表
rpm -qlp package
查询 RPM 包中包含的内容信息
rpm -qip package
查询系统中所有已安装 RPM 包
rpm -qa
6. 用户管理
-
who:查询当前在线的用户 -
groups:查询用户所属的组 -
id:显示当前用户信息 -
finger:查询用户信息
添加新的用户
useradd username
更改用户密码
passwd username
更改用户属性
-
usermod -d /home/ username username 改变用户家目录 -
usermod -e “2021-01-01” username 给用户设置密码过期时间 -
usermod -G root( 组) username (用户) 将一个用户添加到一个组里面 -
usermod -g root username 更改用户的gid -
usermod -s /bin/csh username 更改用户的默认 shell -
usermod -u 504 username 更改用户的uid,改为504 -
usermod -L username 锁定用户,锁定后用户不能登陆 linux系统 -
usermod -U username 解锁用户 -
passwd -s username 看用户是否被锁定
删除用户
-
userdel 用户名 仅删除用户注册信息 -
userdel -r 用户名 删除属于该用户的的家目录和邮件
7. 存储管理
查看新的硬盘
# fdisk -l
创建pv
# pvcreate /dev/sdb
创建vg
# vgcreate datavg /dev/sdb /dev/sdc
“注:在使用vgcreate 在创建卷组时,还可以指定 PE的大小,需要加上-s参数来实现,PE大小范围为 8 KB 到 16GB,并且必须总是 2的倍数。一个卷组里面最多允许 65534个PE存在。默认设置的 PE大小为4 MB,这表示卷组上创建的所有逻辑卷都以 4 MB 为增量单位来进行扩充或缩减,所以 4 MB 的PE决定了单个逻辑卷最大容量为 256 GB,若要创建更大的逻辑卷则创建卷组时需要指定更大的 PE。
创建lv
# lvcreate -L 180M -n lvdata01 datavg
“注:使用剩余的空间来创建逻辑卷时,应先通过“ vgdisplay ”命令可查看当前卷组剩余的空间。
在创建逻辑卷的时候, 还可以指定逻辑块与物理块映射的模式, 逻辑卷的映射模式共有如下两种:
-
线性模式――按照顺序把一定范围内的物理块与逻辑块映射,这也是默认的映射方式。例如,把逻辑卷中 1-25的LE映射到PV1,把26-50的LE映射到PV2上。 -
条带模式――将把逻辑块以条带的形式映射到不同的物理卷中, 这种方式与前面讲到的RAID 0有些类似,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逻辑卷读写的性能。
例如,将逻辑卷的 LE 1映射为PV1的PE1,LE 2映射为PV2的PE1,LE 3映射为PV3的PE1。
# lvcreate -i 3 -I 4 -L 180M -n lvtest1 vgtest 来源:网络技术联盟站
参数的说明如下:
-
-i:采用条带模式的映射方式创建逻辑卷, 该参数的值用于指定所创建的逻辑卷将映射在几个PV上。 -
-I:指定使用条带模式时所采用块的大小,单位为 KB,其值必须是:2N(N≥2)。 -
-L:指定创建逻辑卷的大小,单位的可以用 K、M、G、T表示KB、MB、GB及TB。 -
-n:用来指定所创建的逻辑卷名称,该名称可以根据需要随便定义。 -
-l:用于指定逻辑卷的 PE数量,默认为 4MB为单位计算总容量。
在使用“-i”参数指定 PV的个数时,一定要确认所指定的这些 PV是没有完全被分配给任何逻辑卷的,否则将创建失败,其次若这些 PV的大小不等,那么所创建的逻辑卷只能取最小值。
创建文件系统
# mkfs.ext3 /dev/datavg/lvdata01
挂载文件系统
# mkdir /data01 # mount /dev/datavg/lvdata01 /data01
手动激活卷组
# vgchange -a y datavg
手动去激活卷组
# vgchange -a n datavg
“注:卷组若不被激活,卷组和逻辑卷是不能被访问的,在 LVM 2里创建的卷组默认是激活的。
为卷组增加新的物理卷
当卷组空间不足时, 可以加入新的物理卷来扩大卷组容量, 这时可用“vgextend”命令来实现。
# vgextend datavg /dev/sde
移除物理卷
要从一个卷组中移除一个物理卷, 首先要确认要移除的物理卷没有被任何逻辑卷正在使用,通过“pvdisplay ”命令可查看到该物理卷信息,如下:
# pvdisplay /dev/sde --- Physical volume --- PV Name /dev/sde VG Name vgtest PV Size 100.00 MB / not usable 0 Allocatable yes PE Size (KByte) 4096 Total PE 25 Free PE 25 Allocated PE 0 PV UUID ee2IFC-UHUq-Xg67-icwt-AhdJ-7kRz-JdDjiq
若其中的“Total PE”与“ Free PE”相等,表明该物理卷没有被使用,如果某个物理卷正在被逻辑卷所使用, 就需要将该物理卷的数据转移到其它地方, 然后再移除。移除物理卷的命令为“vgreduce”。
# vgreduce datavg /dev/sde
在物理卷间转移数据
当发现逻辑卷下的某个磁盘有错误, 或有其它需求要转移其中物理卷的数据时 (如,更换大容量或更高速的物理设备) ,那么可通过“ pvmove”来实现在物理卷之间转移数据。
# modprobe dm-mirror
在使用“pvmove ”前需要用 “modprobe dm-mirror ”命令来加载 dm-mirror 模块,因为“pvmove”在转移数据时需要用到该模块,而默认系统是不加载该模块的。
# pvmove /dev/sdd /dev/sde
扩展逻辑卷
# lvextend -L +300M /dev/datavg/lvdata01 在原有的基础上,增加 300MB空间大小 # lvextend -L 300M /dev/datavg/lvdata01 扩展到300MB空间大小
逻辑卷扩展后并不会马上生效,需要使用“ resize2fs ”命令重新加载逻辑卷的大小,该命令只针对 ext2/ext3 的文件系统(若是reiserfs 的文件系统,则使用“resize_reiserfs ”命令),如果该逻辑卷正在使用中,就应该先将该逻辑卷卸载后再执行“ resize2fs ”命令。
# umount lvdata01 # resize2fs /dev/datavg/lvdata01 # mount /dev/datavg/lvdata01 lvdata01
“注:以上这些操作可以通过 “ext2online ”命令直接来实现, 这样就不用做卸载逻辑卷等操作了。
# ext2online /dev/datavg/lvdata01
删除逻辑卷
删除逻辑卷前首先需要将其卸载,再执行以下命令:
# lvremove /dev/datavg/lvdata01
移除卷组
在移除卷组前首先要确认该卷组中已没有任何的逻辑卷了, 或者可使用“vgchange”手工将卷组停止,移除卷组的具体操作如下:
# vgremove datavg
删除物理卷
在删除物理卷前,必须确认该物理卷已从卷组中移除了。
# pvremove /dev/sde 来源:网络技术联盟站
8. 网络配置
可以使用 system-config-network-tui (文本模式) 、system-config-network-gui(图像模式),netconfig (文本模式)等网络配置工具。
这些工具都会直接修改 Linux系统中关于网络接口的设置文件;这是 ifconfig 命令所不能比的;其中redhat-config-network 和system-config-network 工具不仅仅是设置网卡的工具, 更有设置ISDN和普通猫、ADSL的工具、网络硬件的添加、主机名字的设置、 DNS各客户端的设置等。
例如:
# /usr/sbin/system-config-network-tui # /usr/sbin/system-config-network-gui
netconfig 工具是个在文本模式比较好的工具。
# netconfig -d eth0 / 设置eth0 # netconfig -d eth1 / 设置eth1
设置网卡的 DHCP模式自动获得 IP
# netconfig -d eth0 --bootproto=dhcp
手动设置网卡的 IP等
# netconfig -d eth0 -ip=192.168.1.33 -netmask=255.255.255.0 -gateway=192.168.1.1
(1)配置eth0的IP地址, 同时激活该设备。
#ifconfig eth0 192.168.1.10 netmask 255.255.255.0 up
(2)配置eth0别名设备 eth0:1 的IP地址,并添加路由。
#ifconfig eth0:1 192.168.1.3 #route add –host 192.168.1.3 dev eth0:1
(3)激活设备。
#ifconfig eth0:1 up
(4)禁用设备。
#ifconfig eth0:down
(5)查看指定的网络接口的配置。
#ifconfig eth0
(6)查看所有的网络接口配置。
#ifconfig
(7)查看网络接口的连接状态:
# ethtool eth0
路由相关
(1)添加到主机的路由。
#route add –host 192.168.1.2 dev eth0:0 #route add –host 10.20.30.148 gw 10.20.30.40
(2)添加到网络的路由。
#route add –net 10.20.30.40 netmask 255.255.255.248 eth0 #route add –net 10.20.30.48 netmask 255.255.255.248 gw 10.20.30.41 #route add –net 192.168.1.0/24 eth1 来源:网络技术联盟站
(3)添加默认网关。
#route add default gw 192.168.1.1
(4)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。
#route
(5)删除路由。
#route del –host 192.168.1.2 dev eth0:0 #route del –host 10.20.30.148 gw 10.20.30.40 #route del –net 10.20.30.40 netmask 255.255.255.248 eth0 #route del –net 10.20.30.48 netmask 255.255.255.248 gw 10.20.30.41 #route del –net 192.168.1.0/24 eth1 #route del default gw 192.168.1.1
对于1和2两点可使用下面的语句实现:
Ifconfig eth0 172.16.19.71 netmask 255.255.255.0 Route 0.0.0.0 gw 172.16.19.254 Service network restart
netstat
(1)显示网络接口状态信息。
#netstat –i
(2)显示所有监控中的服务器的 Socket 和正使用Socket 的程序信息。
#netstat –lpe
(3)显示内核路由表信息。
#netstat –r #netstat –nr
(4)显示TCP/UDP传输协议的连接状态。
netstat –t netstat –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