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礼记》开篇曰:“敖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”
意思是,无论是为人处世,还是求学问道,皆不可滋长傲气、不可放纵欲望、不可志得意满、不可过度享乐。
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人生有度,过则为灾。
敖不可长
曾国藩说:“傲气既长,终不进功,所以潦倒一生,而无寸进也。”
人若骄傲浮躁、滋长傲气,则不会有所长进、取得成就,终将庸俗不堪、潦倒一生。
傲气的人,看不见缺点,听不进忠告,辨不清是非。
人有了傲气而不自省自戒,终会在傲气里毁灭自己。
譬如,项羽自刎乌江,庞涓被乱箭射死,关公败走麦城,拿破仑兵败滑铁卢……
王阳明亦说:“傲则自高自是,不肯屈下人。”
人有了傲气,则自高自大、目中无人,不肯放低姿态、屈于人下。
傲气之人,思想固执、言语轻慢、做事冲动,往往让人畏而远之,既害自己,亦不利人。
谦虚的人,懂得修正不足,而后获得益处、有所进步;骄傲的人,常觉高人一等,总是自以为是、不思进取,终将落在人后。
人若谦虚,就能戒骄戒躁、虚怀若谷;人若傲气,就会妄自尊大、刚愎自用。
谦虚是一种美德,越是德高之人,越是谦虚;傲气是一种浅薄,越是浮躁之人,越是傲气。
懂谦虚,则虚怀若谷;不傲气,则和颜悦色。
欲不可从
古人云:“人生有欲,贵在知止;唯有知止,方得始终。”
人的欲望,与生俱来,人的可贵之处,在于知道止欲;做人做事,唯有知道止欲,方能善始善终。
欲望,是人的自然本性,少则缺、多则滥,不多不少,才是刚刚好。
有刚刚好的欲望,才会追求上进、完善自我;一点欲望也没有,就会消极颓唐、放弃自我。
《贞观政要》里说:“嗜欲喜怒之情,贤愚皆同;贤者能节之,不使过度;愚者过之,多至失所。”
但凡是人,都有嗜好、欲望、欢喜、愤怒的情感。
聪明的人,懂得节制,不让其超过限度;愚蠢的人,不会节制,让其超过限度,造成恶果。
人的欲望,有物质上的欲望和精神上的欲望,不管是哪种欲望,都不可放纵,都要知适知止。
不该有的欲望、过多的欲望,若是不“止”,就会滋生邪恶、泛滥成灾。
诚如《道德经》所说:“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
人活于世,唯有常止欲、不懈怠,才不会带来灾祸,才可以长长久久。
有欲望,则积极上进;不纵欲,则洁身自好。
志不可满
民谚曰:“有志始知蓬莱近,无为总觉咫尺远。”
有志向的人,才知道遥远的蓬莱仙境,离自己很近;碌碌无为的人,即便是咫尺的距离,也总是觉得很遥远。
志向,是奋斗目标、远大理想,是意志决心、美好向往,是不竭动力、成功基石……
有志向的人,身处遍地荆棘,也会砥砺前行;遭遇万千磨难,依旧百折不挠。
譬如,孔子周游列国遇厄而作《春秋》,勾践“卧薪尝胆”而后“吞吴”,周恩来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……
《曾国藩诫子书》有言:“慎独而心安,主敬则身强,求仁则人悦,习劳则神钦。”
曾国藩告诫儿子:
修身养性方面,独处时思想言行谨慎,处世时就能心安理得、心平气和;
接人待物方面,做到态度恭恭敬敬,就能身心强健;
讲究仁爱方面,做到团结和睦,就能使人心悦诚服;
勤俭劳动方面,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,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。
曾国藩虽然为官三十多年,最终官至一品,但却毫不志得意满,觉得自己学业无成,德行浅薄,岁数大了只有伤悲,惊慌惭愧。
纵观那些修得高尚品德、取得巨大成就的人,无不立青云之志、积极进取,而又心存敬畏、低调谦逊。
有志向,则披荆斩棘;不志满,则韬光养晦。
乐不可极
苏辙曾说:“盖天下之乐无穷,而以适意为悦。”
生活中,可以享受快乐的事情非常多,而以乐而有度、适合意愿为最大的快乐。
所谓“知足常乐”,知足,并非不求上进、停滞不前,而是对已经拥有的、能够获得的,要知道满足、懂得享乐。
反之,对于不切实际的、不属于自己的,若是好高骛远、苦苦寻求,就会庸人自扰、滋生烦恼。
简言之,就是享乐适度,其乐无穷;过度贪乐,必生悲哀。
诚如《淮南子》所言:“物盛而衰,乐极则悲。”
事物盛极,则逐渐衰败;享乐至极,则生发悲哀。
譬如,刘阿斗乐不思蜀,最终亡国;李闯王进京“乐”了42天,便兵败身亡;范进50多岁中举,竟高兴得疯了过去……
天道喜稳,是天道运行的规律;乐不过度,是享受乐趣的真谛。
做人,凡事持一颗平常心,就能宠辱不惊、去留无意,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。
《列子·杨朱》中有言:“可在乐生,可在逸身。故善乐生者不窭,善逸身者不殖。”
人活着,是应该享受生活,安逸身心,但过度享乐就会乐极生悲,过度安逸就会不求上进。
做人,既不安贫乐道,又不过度享乐,才不会以贫害生、以富累形。
懂享乐,则身心愉悦;不贪乐,则烦恼远离。
《止学》里有句话:“欲无止也,其心堪制。”
人的欲望,无休无止,唯有心定,方能克制。
生而为人,不可傲气,不可纵欲,不可志满,不可贪乐,凡事中庸,方能不偏不倚、恰到好处。
余生,愿你我用好“四不可”,修得人生大德行、大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