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把儿子当成“陌生人”,他的叛逆、厌学消失了,效果立竿见影

亲子关系,是孩子最值得依托的关系。

01

 
自从儿子进入青春期后,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我跟他只要一说话,就会吵架。
尤其在说到学习时,最后的结果总是不欢而散。

我看不惯他都初二了,身上还有一堆影响学习的毛病:

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一有机会就抱着手机看;
喜欢拖延磨蹭,写作业效率不高;
对成绩不上心,别人还说不得,一说就吹胡子瞪眼;
……

就这样,在我管教,他不听——我更加用力,他更不服的恶性循环中,期末考试迫在眉睫。

就要考试了,儿子的成绩却不断下降。
班主任给我发来微信,让我多跟孩子沟通,多用点心,努努力。
可一谈学习,儿子就特别反感,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愈发紧张。
那天,在是先学习再看手机,还是先玩会儿手机再学习的话题上,我和儿子互不相让,激烈对峙起来。
我要求儿子必须先把今天所有的学习任务完成,剩下的时间再放松;
可儿子坚持要先看手机,说我“毛病多”、“别扭”,就是喜欢干涉他,见不得他舒服。
儿子的情绪在争吵中失控,开始口不择言。
我一气之下,狠狠扇了儿子一个耳光。
虽然事后我后悔了,也跟儿子道了歉,可儿子却彻底对我封闭了心门。
从那天之后,只要我一对儿子开口,不管是叮嘱他吃饭穿衣,还是学习,儿子都会很不耐烦地关上房门,什么都不肯跟我说。
在这样的亲子关系和学习状态下,儿子的成绩也越来越差。
那段时间,焦虑的情绪让我彻夜难眠。
我想不通,为什么小时候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儿子,现在却我说一句,他顶一句。
再这么下去,我俩快变成仇人了不说,儿子的学习也彻底废了!
面对这个“油盐不进”、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,我到底该怎么教育他,如何跟他相处?
02
后来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和我说,我要学着把自己从当下的母子关系中退出来,日常相处只需提供基本的保障:吃、喝、住、行。

也就是说:

“从现在开始,你别把他看成是你的亲生儿子,也别把自己看成是他的亲生妈妈。”

“你把他当成是朋友家的孩子,拜托你照顾。”

“你会怎么对待朋友的孩子,就怎么对待他。”

试着执行了两个礼拜后,我竟从儿子身上看到了无法想象的改变。

首先,面对儿子下降的成绩,我不再像往常那样发脾气,指责儿子不用心、不努力。
而是态度平和地询问原因,聆听他的计划。
如果有需要我帮助的,比如报线上课,买资料等等,我就全力支持;
如果是我解决不了的,就交给儿子自己处理,我绝不催促干涉。
其次,放下对儿子密不透风的全方位包办。
那天,因为突然降温,我在路上吹了风,一回家就开始发烧。
要是过去,哪怕再不舒服,我也会挣扎着给儿子准备好营养丰富的晚餐。
但是为了儿子能够变得更好,我放过了自己,也放下了对儿子无时无刻的监管。
反正一顿饭吃不了四菜一汤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家里有很多吃的,儿子也饿不着。
儿子回家后,丝毫不在意没有准备好的饭菜,而是急急忙忙地给我找起了药。
倒了水,看着我吃完药,又告诉我,想吃东西了告诉他,他给我下面条。
然后,自己抓起两个面包,就回房间学习了。
这一幕让我感慨很深。
其实,儿子的内心还是那个像小时候一样,是个喜欢关心、照顾妈妈的小暖男。
可为什么我要用错误的教育方式,把他逼丢呢?
也是从那一天开始,我们冷战的气氛彻底被打破了。
逐渐的,我说的话,儿子愿意听了,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从厌学、逆反到积极、融洽,儿子的变化让我无比喜悦,但我明白亲子关系转变的背后,其实也蕴含着接下来我需要持续调整的两个方向。
03
第一个方向:
从不停地跟孩子发脾气、讲道理,到平和,接纳的相处方式。
很多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,都在两种常见的方式中反复横跳:
先是见缝插针地跟孩子讲道理;
如果孩子不听,或者效果不好,家长就开启指责模式,对孩子发脾气。
可不管是哪一种,最后都无法换来父母想要的结果。
这是因为,人和人沟通时,说的内容只占交流总效果的7%,剩下的全部由你的语气和态度来决定。
当父母跟孩子沟通时,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失望的、生气的,声调听起来是尖锐的、斥责的,那么,孩子感受到的,只有噪音和怒意。
哪怕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,道理也十分正确,最终都起不到任何效果。
孩子最多说一句:“好,知道了!”其实根本没有听进去。
我想起了之前自己跟儿子沟通的场景,通常都是这样的:
我先是对儿子的状态感到不满,于是开始催促、说教,他充耳不闻;
儿子的对抗状态让我感到生气,于是提升管教力度,开启指责、训斥模式;
儿子烦了,嘶吼着“出去”、“能不能别来烦我”、“你别说话了!”……
现在想想,儿子的逆反心理,其实是被我错误的沟通方式给激发出来的。

每天我一看见他,三句话就开始问学习,哪怕吃饭的时候也是如此:

“吃完饭赶紧写作业,别磨蹭。”

“得抓紧了,你心里得有紧迫感,马上就初三了。”

单一、匮乏的沟通方式,让孩子每天从早到晚,感受到的只有质疑和说教,耳朵里被灌满了分数、学习,承受了太多负能量,躲无可躲。

青春期的孩子,已经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,父母的“讲道理”和“发脾气”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,反而会摧毁亲子关系。
这时候,如果家长能放下焦虑的心态,采用平和的语气和神情来面对孩子,就能发现,道理和暴力换不来的,包容和接纳却可以。
第二个方向:
从眼中只有考试成绩,到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。
有一个“水管理论”,可以借鉴到亲子关系中来。
即,想要水顺畅流动,首先要确保水管是通顺的。
同样的,父母和孩子的关系,就像是水管和水。
如果亲子关系亲密、和谐,那么父母说的话,孩子才愿意听;
如果亲子关系紧张、对立,那无论父母开口说什么,孩子都会排斥。
只有亲子关系好了,教育才有作用。
以前,在接儿子放学的路上,我总会利用这半个多小时,见缝插针地教育儿子。
叮嘱学习习惯,和别人家孩子比较,说教好好学习对未来的意义……
常常换来儿子不耐烦的一句“能不能让我安静会儿!”
现在,这路上的时间,我只跟儿子无目的地闲散聊天。
有时候说说自己在单位遇到的难事儿,让儿子帮我拿拿主意;或者家里什么电器该换了,选什么品牌,问问儿子的意见。
让我感动的是,走在路上,儿子还会主动来帮我拎东西了。
在跟儿子交流的过程中,我发现,很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观察和主见,也能头头是道地分析出原因。
原来,我的孩子其实挺优秀的,只是当我把注意力锁定到学习成绩上时,自动忽略了他身上的闪光点。
当我放下了“功利”的唯成绩论,而是全面地接纳儿子时,儿子也放下了戒备心理,母子俩关系越来越融洽。
我深深地意识到,孩子对于被看见、被接纳、被认可的渴望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往往只看见了孩子的缺点,关注如何让他纠正、改变。
却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亮点,忘了及时给予鼓励和夸赞。
而想要走入孩子的心,发挥父母的影响力,最好的方法、也是唯一的方法,就是给他想要的认可和尊重,给他信任和成长的时间。
04
在这个过程中,我逐渐意识到:
自大、执拗的家长,只会不停指责孩子,却从没想过是自己不懂教育,导致亲子关系断裂;
而清醒、智慧的父母,在看见孩子出现问题之后,会积极学习,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,去治愈孩子,改善关系。
记得一位亲子教育专家说过:
“亲子关系,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依托的关系。这个关系破坏了,孩子将来真遇到什么事情,家长会撑不起来。
因为孩子不会找家长诉说,家长想帮忙却帮不上忙,那才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败。”
当我们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,而是朋友托付给我们的“任务”时,反而会惊奇地发现:
放下控制,孩子会在自由中自发成长;放弃批判,孩子会在欣赏中进步。
父母的身份,从孩子出生那一刻,就开始了;但想做好这个角色,却需要我们一生的修行。
现在,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,反省改进,不仅和儿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,也一步步唤醒了他内心对学习、对人生的热情。
也希望和我一样为了孩子的学习、成长焦虑的家长,都能做出改变,让孩子自由热烈地成长。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