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,都站着一位懂得闭嘴的妈妈

不停的说教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。

好像天底下所有的老母亲,都自带着一种技能,那就是“话痨”。

自从当了妈妈,就开始不停地担心,不停地唠叨,原因只有一个:保护好孩子,让孩子学业有成,健康成长。

这种唠叨常常不那么好听:
“快点吃,别磨蹭”;
 
“让你别赖床,这下迟到了吧”;
 
“说你你还不爱听,快点写能墨迹到这么晚吗”;
……
最终,孩子拖延了、厌学了、懒散了,妈妈唠叨的内容都一一实现了。而这,就是我这几年的亲身经历。

01

  • 把拖拉当成习惯的孩子,该怎么教?

从儿子上学开始,学习问题就成了老大难,如今都上三年级了,状态一点都没有改善。

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,导致很多知识点没掌握,一知半解的也毫不在意;等到晚上终于坐下开始写作业了,也不专心写,一根笔就能让他玩半天。

遇到难题还没等我启发他思考一下,仰着脸就说“我不会”;字写得难看潦草,被老师惩罚重写也是常有的事。

不管作业量多少,几乎每天,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0点多。

辅导功课,真是中年老母亲的一场心性试炼。

我反复提醒自己,“亲生的亲生的”“要温柔,要耐心”……但坚持不了多久,就被儿子气得一通“河东狮吼”。

不夸张地说,我感觉自己喉咙都要吼出来了。

周五晚上,我跟儿子约定好,搞快点,只要今晚把语文和数学作业写完,周末就带他到牧场露营,看他心心念念的羊驼。

儿子一脸兴奋地满口答应,拿起书包就回了房间。我心里一阵轻松,想着这下该积极完成作业了。

半个多小时过去了,等我忙完家务,进去一看,日记才写了一句话!

按照这个速度,今晚又是妥妥地写到半夜了。

我脾气一下就上来了,问儿子:

“你到底要墨迹到什么时候?作业是给我写的?就冲你这个磨洋工的劲儿,我告诉你,明天活动取消!”

儿子开始崩溃大哭,反复哀求我,都被我严词拒绝了。

第二天,我真的说到做到,没有带他出去玩,而是让他在屋里补作业。

晚上儿子睡着后,我帮他整理作业,发现本子上写满了“我恨妈妈!讨厌死了!”,好几处因为写得太过用力,把纸都划破了。

就好像一盆冷水兜头浇过来,我心都凉了。

 

辛辛苦苦辅导功课、陪写作业,孩子不仅一点不领情,反而心里都是怨恨!

02

  • 家长越上心,孩子越不会关心,警惕孩子“习得性无助”。

也是在自我成长之后,我才明白:

孩子之所以抗拒学习、拖延写作业,是因为孩子就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;

家长包办的学习环节越多,督促得越频繁,孩子的抗拒心理越严重,越觉得家长在意的事跟自己无关;

虽然本心是好的,但是家长的提醒往往采用命令式的语言,孩子在接收到指令的那一刻,本能反应已经开始排斥了。

我一直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情境里,虽然每天与儿子交流的频率很高,但输出的都是负面的信息,而指责式的关心,本质上是让孩子内疚的“道德绑架”。

结果呢,我越关心,越唠叨,儿子就越排斥,越无感。

不是儿子不爱学习,而是我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,所以,我不想看到的结果,就会一直发生。

唠叨和提醒,传达了我对孩子的不信任。

实际上,并非孩子做好了才值得信任,能否信任孩子,来源于父母的能力和水平。

想要扭转孩子这种“把学习当成父母的事”的心态,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。

1. 改变“发号施令”的态度

孩子不爱学习、不爱写作业,一部分原因在于,学习和做作业的过程,需要动脑,是一件费力费心的苦差事。

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:大多数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,往往很快就消耗光了耐心,开始用命令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对话。

“赶紧写,墨迹什么!”

“长脑子是干什么用的,就知道问问问,是你上课还是我上课?”

当家长用类似的语言对孩子说话时,他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:有人在命令、控制我。这种情况下,人的大脑首先做出的反应是“拒绝”,而不是“执行”。

所以,每一次我们催促孩子学习时,他的内心都在消极抵抗。这也难怪很多孩子学习时特别被动,根本没当自己的事。

当一个人发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时候,自然不会取得好的结果。

所以,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,尽量把语气由命令改为商讨:

把“别墨迹,赶紧去写作业!”换成“休息一会儿吧,接下来该做什么?”

“先去写数学,写完数学再写语文,省得你脑子又不会转了。”换成“你想先写什么?”

“别走神,认真点!”换成“要不要挑战一下怎么做才能写得又快又好?”

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,并真正按照孩子的回答去做,让孩子由被迫接受,转换成主动思考。

只有当孩子被信任、被尊重,并且有一定的决策权时,他的内心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能量。

2. 让孩子有参与感

为什么很多时候,孩子对于学习和作业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?哪怕家长已经急得火烧眉毛了,孩子还是无动于衷。

这是因为,作业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一项任务,自己每天都在被催促,对他来说,只是完成要求的一个工具。

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充裕的时间段,和孩子共同制定他的学习计划。

科目提分目标也好,作业完成次序也好,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,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,认真聆听孩子这样规划的原因。

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,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,尤其当孩子制定了计划并认真执行时,更要给予夸赞。

制定计划,是整个学习任务的先行阶段,不仅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激发,还能让孩子有参与感。

只有这样,他才会认为自己是学习的重要主体,学习是自己的事。

3. 让孩子当老师,从输入状态转为输出状态
很多家长习惯于晚上吃完饭,就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。实际上,在写作业之前,可以给孩子安排一段“当老师”的时间。
问问孩子今天学到了哪些内容,认真聆听孩子的讲述。
孩子在当老师的过程中,会把当天学到的内容重新在脑海中过一遍,可以很好地梳理知识点,让写作业的速度更加迅速。
孩子通过“当老师”的过程,也能充分感受收获新知识的乐趣,体验到成就感,最终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。
这时,他对学习的体验就不再是“填鸭子”一般的枯燥,而是“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”。
每多学一点,都会收获一点成就感,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,不断进步。
严格执行了一段时间后,儿子有了让我惊喜的改变。
他告诉我,以前,我往他旁边一坐他就很害怕:
“因为你一直在催我训我,一会说我不好好写字,一会说我头距离书桌太低,眼睛早晚会近视,我稍微停下来一会就训斥我赶紧写!遇到不会的题目,就开始吼我,做不对又接着吼……”
儿子说,他越紧张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,脑子都木了。
听了儿子的心声,我的内疚无法言表,完全不知道自己曾经给儿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心理压力。

03

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讲到:
“教育最理想的境界,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,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,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。”
而父母不停的催促、唠叨,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烦躁,降低孩子日常的学习效率,还会破坏孩子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,甚至会形成厌学的恶性循环。
点个在看,亲爱的妈妈们,想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,想让孩子更加自律听话,请学会适当闭嘴的大智慧。
 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